HOME> 孕產百科> 營養料理> 非吃不可.孕期5大重要營養素

非吃不可.孕期5大重要營養素

從「一人吃,兩人補」的俗諺,即可看出人們對孕期營養的重視,然而,營養不在於量多,而在乎質精,特別是重要的營養素不容輕忽,避免對胎兒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胎兒所有的養分都來自母體供應,因此,孕媽咪務必重視營養攝取,畢竟營養攝取足夠的孕媽咪,既不會增加太多體重,也能提供胎兒足夠的生長養分,讓孕媽咪與胎兒同時擁有健康。

 

孕期營養失衡‧影響胎兒成人健康

孕期營養的好壞,對於胎兒健康究竟有何影響?永和耕莘醫院營養組組長陳奕翰表示,若孕媽咪營養不良,可能因為貧血而使胎兒的吸收營養能力不佳,造成體重過輕,且有生長遲緩的情況;如果營養過剩,則有體重過重的問題,甚至會面臨妊娠高血壓與妊娠糖尿病的隱憂,進而增加生產的風險。

不過,他指出,「現代人取得食物不難,反而是容易有偏食的問題」,以往常用「食物金字塔」做為指導人們進食不同食物種類及其適當份量的飲食指南,如今則改以新版「扇形飲食指南」,即強調飲食均衡、勤運動、多喝水等健康重要概念。

究竟營養不均衡對胎兒有何影響?日前,母胎醫學會理事長鄭博仁引用國際權威胎兒發展研究「都哈學說(DOHaD)」指出,「胎兒早期的營養環境足以影響成人後各項疾病的發生率」,他進一步說明,孕媽咪營養攝取過多或過少,加上空熱量導致體重過重,讓胚胎在發育過程中,歷經子宮內營養不良的不利因素,會使胎兒的代謝和器官發生適應性調節,造成結構永久性改變,進而導致成年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增加,藉以提醒孕媽咪應加強對孕期營養不均衡的警覺。

陳奕翰營養師強調,「平均一天至少吃30種食物,就不致擔心有營養不均衡的問題」,而在孕期中又有哪些營養素需要孕媽咪特別注意攝取呢?

非吃不可營養素1‧葉酸

營養價值

孕期攝取足夠的葉酸,可預防胎兒腦及脊髓先天性神經管的缺陷比例。

孕期每日建議攝取量

每日建議量為400微克,孕期需額外補充200微克的葉酸。

懷孕初期,可說是胎兒發育最重要的黃金時期,特別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成長,因此,需要額外補充葉酸,避免因攝取不足,而提高胎兒神經管缺陷、表面畸形和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的風險,以及增加早產的機會。

他說,葉酸常見於蔬菜、水果,尤其是深綠色蔬菜的含量較多,但這種水溶性維生素易受溫度與水分的破壞,加上吸收率不佳,無法囤積在體內,而容易有葉酸不足現象,但大部分的人有偏食習慣,更難攝取足夠的量,陳奕翰營養師提醒,「有偏食習慣的孕媽咪更需要適當補充葉酸」,建議可由錠劑補充不足,但要小心劑量,避免造成葉酸的缺乏,最好先詢問醫師的意見再購買合適劑量的錠劑。而長期茹素的媽咪雖較不需擔心葉酸不足問題,卻容易缺乏維生素B12(主要來自動物肝臟或肉類),建議要額外補充,或以富含維生素B群的全穀類為主食來源。

食物攝取來源

綠葉蔬菜(如地瓜葉、波菜、蘆筍、甘藍菜、綠花椰菜、龍鬚菜)、紅蘿蔔、豆類、莢豆類、核果、菇類、草莓、聖女番茄、葵瓜子、燕麥、胚芽、酵母、肉類、動物肝臟等、營養強化之穀類製品。

蔬菜應熟食增加攝取量

不少孕媽咪認為常吃生菜沙拉,應該不用擔心蔬菜攝取不足的問題,但陳奕翰營養師指出,「未經烹煮的蔬菜看起來一大把,但事實上體積小,反而吃得少,建議吃煮過的蔬菜,才能達到每日建議的攝取量」。此外,用熱水煮過的蔬菜,還可溶掉殘留在菜葉上的農藥。

非吃不可營養素2‧蛋白質

營養價值

胎兒組織成長不能缺少的營養素。

孕期每日建議攝取量

初期:60公克,不需特別增加;中、後期:比平常多10公克。

蛋白質由許多微小的胺基酸所組成,是供給胎兒組織成長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因為人體的肌肉、骨骼、皮膚,甚至負責生化反應的酵素、荷爾蒙及決定遺傳基因的DNA,都必須以蛋白質做為原料。根據研究顯示,孕期若沒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孕媽咪容易發生水腫、貧血、子宮收縮能力不良、流產、疾病抵抗力減弱與哺乳能力不佳等狀況。陳奕翰營養師指出,「為因應胎兒在妊娠中後期快速發育,每日攝取量要比平常多10公克」。

不過,他也提醒,現代人所擔心的並非蛋白質攝取不足,而是容易攝取過量,孕婦應注意尿蛋白,最好以優質蛋白質為主要攝取來源,如奶類、蛋、白肉和魚肉等」。為避免攝取過量蛋白質,孕媽咪應學習如何控制蛋白質的攝取量,每一餐蛋豆魚肉類需要2~2.5份左右,陳奕翰營養師表示,「女性的一個手掌約有3份大小的量,不妨隨時以手比一下,了解自己的攝取量」。因在胃納量有限的狀況下,難免影響其他種類食物的攝取;同時也會降低鈣質的吸收。

 

食物攝取來源

豬肉、牛肉、雞肉與魚肉等肉類交互食用、雞蛋、豆腐、豆類製品、乳製品、優格。

熟蛋比生蛋更好吸收

一般人總覺得蛋黃吃多會造成膽固醇過高,而常常只吃蛋白。事實上,蛋黃與蛋白的營養成分不同,蛋黃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卵磷脂有「血液清道夫」之稱,可促使血液中的膽固醇代謝,所以,蛋黃不是高膽固醇的罪魁禍首,陳奕翰營養師表示,「吃一顆水煮蛋不用擔心膽固醇會過量」。

倒是很多人喜歡吃口感滑溜的半熟蛋,他指出,「蛋的營養豐富,但生食會影響生物素(Biotin)的吸吸,煮熟後,營養則較易被人體吸收」。另外,陳奕翰營養師提醒,「好東西,連細菌都喜歡,因此,為避免蛋殼上的細菌沾染,吃蛋前,應以水沖洗蛋殼」。

 

非吃不可營養素3‧鈣質

營養價值

滿足胎兒骨骼成長與孕婦骨骼健康的基本需求。

孕期每日建議攝取量

每日約1,200毫克。 

不只胎兒的骨骼、牙齒成長均有賴母體提供鈣質,孕媽咪也要保住自己的骨本,以預防日後出現骨質疏鬆症的危險,所以,孕期務必注意攝取足夠的鈣質,才能供應胎兒,也不擔心自身的骨本不足!不過,多數孕婦在孕前即未能攝取足夠的鈣質,陳奕翰營養師建議,「可多喝牛奶及食用乳製品(如優格、乳酪等),但飲用牛奶,最好不要過度加熱,以免破壞其中的酵素,妨礙鈣的吸收;怕胖的人,則選擇低脂奶品為宜;有乳糖不耐症者,可採取低量漸進方式飲用或多吃其他含鈣豐富的食物。他強調,「尤其在後期,若鈣質補充不足,將導致代謝失常,而讓孕媽咪容易有腳抽筋的狀況」。近來根據醫學報告,孕婦若能每天保持補充1,500~2,000毫克的鈣質,將可大幅降低妊娠後期出現高血壓與子癇前症的發生率。

陳奕翰營養師提醒,「為了加強鈣質的吸收,維生素D的攝取也很重要,孕媽咪可適量曬太陽,有助維生素D的轉化」,至於想另外服用鈣片的話,最好諮詢產科醫師,避免攝取過量而造成便祕或結石的狀況。

食物攝取來源

牛奶、優酪乳、起司、優格、小魚乾、帶骨魚罐頭、乾蝦米、牡蠣、豆腐、豆乾、紫菜、芝麻,乾果類、含鈣量高的蔬菜(芥蘭菜、莧菜、綠豆芽等)。

非吃不可營養素4‧鐵質

營養價值

造血功能正常,維持胎兒的身體組織正常運作。

孕期每日建議攝取量

懷孕初期與中期的攝取量為15毫克,後期每日約增加30毫克,為45毫克。

孕期對鐵質的需要提高,約為正常人的兩倍。陳奕翰營養師指出,孕媽咪應該在中、後期攝取足夠的鐵質,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如牛肉、全穀類與深綠色蔬菜,避免造成日後新生兒體內鐵質存量過少,影響未來的生長發育(寶寶出生六個月以前的鐵質,主要利用來自懷孕後期媽媽體內的鐵質儲存);更要為分娩時失血與哺乳做最好的準備!

他提醒,「維生素C有助鐵質轉化而易被人體吸收」,所以,吃完含豐富鐵質的食物後,不妨吃水果,或吃一顆低於100毫克的維生素C錠。如已有貧血狀況,有的孕婦會服用醫師開立的鐵劑,但初期因有害喜狀況,服用鐵劑後易使孕吐更嚴重、便祕或胃部不適的情形,建議可將服用鐵劑時間與害喜時間錯開,或是待懷孕四個月後再開始補充;並透過分次服用,「少量攝取以逐次吸收」。

食物攝取來源

瘦肉、深綠色蔬菜、蛋黃、全穀類、乾果類、豆類、貝類、紫菜、黑芝麻、皇帝豆、蓮子、紅棗、葡萄乾及綠葉蔬菜(如:紅莧菜、蕃薯葉、菠菜)等食物中攝取,或是深色水果,如葡萄、櫻桃、蘋果與櫻桃等均富含鐵質。

非吃不可營養素5‧碘

營養價值

碘是一種身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人體利用碘與胺基酸合成甲狀腺素,人體中所有器官的功能幾乎都會受到甲狀腺分泌狀況的影響。

孕期每日建議攝取量

成年女性為100〜115微克;孕期為200微克(近幾年的研究則建議提高至250微克)。

與常人相比,孕婦對碘的需求量更多,因孕婦尿液中排出的碘會較一般人多;加上必須供應腹中胎兒所需,所以,需攝取更多的碘。當前最經濟實惠又方便的方式,莫過於平日料理使用含碘鹽,購買鹽品時,應注意包裝上之成分標示,如有「碘酸鉀」或「碘化鉀」,即為加碘鹽,每天含碘鹽攝取量以6公克為限,就能補充身體所需之碘量。

當然也可從海鮮、海帶、紫菜、昆布等食物攝取碘,不過,乾燥海帶1公克的碘含量達800〜4,500微克,雖有豐富的含量,卻也不宜多吃,如已有甲狀腺機能亢進、自體免疫性甲狀腺炎,必須節制食用含碘鹽與高碘食物。若擔心攝取不足,陳奕翰營養師建議,可購買含碘的孕婦營養補充品,但最好先向醫師諮詢後再使用。

食物攝取來源

海帶、紫菜、菠菜、海魚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