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產後成功哺乳.這「5招」很重要

產後成功哺乳.這「5招」很重要

〈2020.03.31更新〉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用在母乳哺育很是貼切,因為想要順利哺乳,在「關鍵時刻」做了對的事情,那麼,不成功也難;反之,疏忽其重要性而省略應該做的事,想要順利,就必須要多付出一些努力!

當寶寶娩出的那一剎那,「媽媽」這個身分的擔子就真實的落在身上,首先要面臨的挑戰就是餵母乳,衛生福利部母乳哺育種子講師〈前三軍總醫院產房暨產後病房護理長〉孫良雯表示,「雖然奶水還沒那麼快來,但有些事情必須先做,因為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事半功倍,尤其是哺乳,一定要把握產後住院的關鍵時刻,進行產後立即親子肌膚接觸與24小時親子同室,並利用住院的時間學會相關育兒技巧」。

孫良雯護理長指出,大家都知道餵母乳對寶寶有很多好處,可是真正哺乳時卻因狀況百出,而讓過程充滿阻礙,不只傷了信心,也失去哺育母乳的決心,究其本源,「因為一開始忽略了一定要做的事,導致後續連番出現狀況,一時又苦無專人諮詢協助,容易使哺乳的計畫就此結束」。

 重點產後立即親子肌膚接觸

只要寶寶的狀況允許(沒有早產或異常),醫護人員將其皮膚擦乾,會讓寶寶直接躺在媽媽的胸前,外面覆蓋著溫被單,持續且不受干擾的讓母嬰雙方熟悉彼此。如果寶寶有想吃奶的表現時,醫護人員會協助媽媽哺乳,這就是「產後立即親子肌膚接觸」。

孫良雯護理長指出,「寶寶出生後半小時內是最清醒的時候,為了把握時間,有時醫師還在幫產婦縫傷口,護理人員就把寶寶放在媽媽的身上」。進行親子肌膚接觸時,他會嘗試睜開眼睛、抬頭尋找媽媽的聲音,同時會出現一些吸吮、伸舌頭與尋乳動作,「藉由產後立即親子肌膚接觸,讓寶寶開始熟悉媽媽的乳房,或進一步練習吸吮與含乳技巧,等到真正有母乳可吸時,他就知道怎麼做就能吸到ㄋㄟㄋㄟ」。媽媽的聲音是啟動寶寶出生後吸吮反應的重要關鍵,因此,千萬不要錯過產後立即親子肌膚接觸的關鍵步驟。(推薦文章:透過產檯接觸&親子同室,讓你更快了解寶寶!

如果無法立即在產檯上進行親子肌膚接觸,她說,「最好也要在產後4小時內開始進行第一次的接觸」,若是因為寶寶的問題而必須先隔離,也應該在隔離後,盡快讓寶寶開始學習吸吮,「但上手的難度較高」。

在母嬰親善醫院,多會安排人力全程陪伴產婦與寶寶,以隨時提供必要的協助。她補充,「雖然這時大多數人還沒有奶水(或許寶寶可吸到重要的初乳)把寶寶餵飽,但透過親子肌膚接觸,有助於母子情感關係的連結,增強媽媽對嬰兒愛的認同感,有助提升持續哺乳的意願」。 


 重點
選擇24小時親子同室

相信不少產婦認為「生產後好疲累,需要好好休息」,而對24小時親子同室產生排斥,孫良雯護理長表示,有些產婦在部落格或fb寫文分享自身經歷24小時親子同室的經驗,「有多麼疲倦」或「累壞了」,讓不少還未經歷的產婦望之卻步,「但實際狀況往往是成功的不會po文,不成功的才會多所埋怨」,她建議,產婦不要一開始就排斥,先聽醫護人員的建議,了解24小時親子同室對於順利哺乳的幫助,再決定是否一試。「當了媽媽後,心態需要調整,為了孩子的確要有所犧牲」。(推薦文章:親子同室怎麼做才不累

孫良雯護理長指出,「寶寶跟媽媽不能分開」,理由如下:

  • 給寶寶安全感以適應新環境

新生兒給人愛哭的印象,她解釋,「寶寶哭是常態,嬰兒房經常充滿此起彼落的哭聲,只是媽媽聽不到而已」,哭是寶寶的語言,不只是肚子餓,光線太強、聲音尖銳,也可能會讓寶寶不舒服而哭泣,對剛出生的寶寶而言,需要花時間適應與子宮環境截然不同的新環境,因此,讓寶寶24小時待在媽媽的身邊,窩在媽媽的胸前喝奶,可讓他獲得莫大的安全感,當寶寶習慣媽媽的味道、聲音後,情緒日益穩定,寶寶哭泣的次數就會慢慢減少。

孫良雯護理長補充,有父母擔心寶寶跟著大人在一起容易被感染,「讓寶寶待在嬰兒房,被感染的風險更高,因為初乳提供給寶寶的保護,來自於媽媽自身對環境(如:親子同室病房、其他家人)產生的抗體,如果媽媽和寶寶分開,媽媽無法提供給寶寶不同環境(嬰兒室)的抗體,跟媽媽在一起的寶寶,反而能受到媽媽的抗體保護,降低感染的機會」。

  • 隨時滿足寶寶的需求

新生兒的睡眠模式是睡睡醒醒,餓了就醒,醒了就要喝奶,若在媽媽身邊,寶寶就能隨時喝到ㄋㄟㄋㄟ,即使媽媽一開始還沒分泌足夠的奶水,但新生兒的胃納量也小,喝個幾口就又進入睡眠狀態,媽媽即能休息;否則等家人把寶寶從嬰兒房接回,寶寶已餓到睡著,再把寶寶送回嬰兒房,不久,寶寶醒了要喝奶,又要等家人去接寶寶……就這樣一再重複相同過程,耗了不少時間,但寶寶依舊沒能喝到奶,大人也因不斷往返病房與嬰兒房而感到疲憊,總是處於「備戰狀態」的產婦更無法好好休息。兩相比較,親子同室看似媽媽會很辛苦,可是當寶寶需要喝奶時,不必在嬰兒室與病房來回奔波,反而更能增加休息時間。

孫良雯護理長指出,「不要等到寶寶大哭才餵奶,因等到寶寶大哭時,已經是晚期飢餓的信號,這時,抓狂的寶寶很難順利進入哺乳過程」,她進一步說明,「寶寶餓到大哭,但媽媽在初期的乳汁就像涓涓細流,他要費力才能喝到,乾脆不喝了」。

  • 分泌奶水需要足夠的刺激

乳汁的分泌原理是:刺激愈多,泌乳激素反應愈強,也就是「吸得愈頻繁,時間也足夠的話,就會增加乳汁的分泌量」。孫良雯護理長解釋,「產後第一天需要寶寶頻繁的吸吮,建議媽媽完全配合寶寶個別需求,讓寶寶喝滿足後自然放開乳房,大多數寶寶約2~3小時一次,一天8~10次,每次持續15~20分鐘以上,才能達到足夠的刺激量,親子同室可增加寶寶吸吮練習的機會,而奶水也很快在第二、三天就開始分泌」。(推薦文章:奶水源源不絕的小祕密

如果沒有24小時親子同室,將很難達到這個刺激量,因為寶寶多數時間處在睡眠狀態,加上很多時間花在往返嬰兒房與產房接送寶寶;即使白天讓寶寶待在媽媽身邊,但晚上為了休息,媽媽又多選擇將寶寶送回嬰兒房,「晚上正逢泌乳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在嬰兒房的寶寶卻錯過吸吮的時機,只要媽媽超過4小時沒有餵寶寶,幾乎等同自然退奶」,因此,想要順利哺乳,24小時親子同室是決定性的關鍵,「身體會依寶寶需求自然調節乳汁分泌量,所以能減少乳腺炎的發生」!

她提醒,「雖然寶寶有帶便當、水壺來到世上,第一天可能不覺肚子餓而沒有哭,讓媽媽以為不用餵寶寶,若因此等到第二天才讓寶寶吸吮,會讓媽媽更感疲累」。


24小時親子同室提醒 

  • 需要事先安排陪伴人選
餵母乳不只是媽媽跟寶寶的事,還需要家人的支持與協助,特別在產後住院期間,產婦可能因故無法自在行動而無法全力照顧寶寶,因此,需要有人隨時陪伴並協助。先生當然是最好的人選,但孫良雯護理長提醒,「先生可能會疲累而影響心情,最好有替換人選,讓先生回家休息,再用最好的心情回到醫院陪伴妻小」。
  • 減少親友探視
讓產婦感到疲累未必只有隨時要餵寶寶一事,終於可以喘口氣休息,又要面對前來探訪的親朋好友,往往也是一種負擔,為了達到親子同室的最佳效果,建議產婦事前即告知親朋好友,請不要在住院這段時間來訪,好讓自己多一點時間休息,且更能專心和家人習慣與寶寶相處的模式。
  • 親友探視要點
若仍有訪客探視,請適時以「產婦、寶寶要休息(喝奶)」提醒訪客不宜久待;且儘量避免訪客碰寶寶,若有無法拒絕的長輩要求抱寶寶,請他們「為了寶寶好,先洗手再抱」。

 

 重點學習觀察寶寶

寶寶在身邊,可讓媽媽隨時觀察寶寶的一舉一動,不論肚子餓了、尿布濕了或想要撒嬌,雖然都以哭聲表達,但當中有所差異,多觀察幾次自然可發現不同,而能適時給予滿足。

孫良雯護理長指出,「寶寶並不是每次一哭就是餓了;也不是以手指按寶寶的臉頰、嘴唇或嘴角看是否有尋乳反射而判斷他餓了,因為只要有刺激,寶寶就會有反應;當寶寶出現主動尋乳、舌頭外吐、吞嚥,正是他釋放的飢餓信號;如果喝飽了,寶寶的嘴會自然鬆開」。(推薦文章:全親餵好處多!教妳怎麼判斷寶寶吃飽沒

她補充,很多產婦會擔心寶寶是否喝不夠,可透過以下方式觀察寶寶的喝奶狀況:

  • 小便次數
第一天一次,第二天到第五天,每多一天增加一次,第六天以後有六次以上濕且重的尿布,只要有超過這個數字,就不要擔心「寶寶喝母奶不會飽」。
  • 睡眠狀況
若睡個15分鐘就醒了,可能沒喝飽;若一次睡超過2小時,表示有喝到奶。

寶寶是否有喝到奶,攸關含乳方式是否正確,孫良雯護理長指出,「寶寶含乳困難的例子並不多,真要透過學習也有難度,但若有進行產後即刻親子肌膚接觸,讓寶寶及早練習本能,將可降低此問題的影響程度」。 



 重點
學習餵奶.擠奶方式

對有心以母乳哺育的產婦而言,利用產後住院時間學習哺餵相關事宜,有助返家後的哺乳過程順利進行。護理師會教產婦如何調整哺餵姿勢,孫良雯護理長說,「剛出生的寶寶每次哺乳約半小時以上,必需要有良好的支撐讓媽媽可以舒服的餵奶」;由於媽媽有喜歡用某一邊的慣用手,但餵奶需要兩邊都餵以避免大小奶狀況嚴重,這時必須學習用另外一邊餵奶,「寶寶可塑性很高,學習速度快」;至於學習側躺餵,則是讓夜間餵奶更為方便省力。

她表示,哺乳初期不建議使用吸奶器,最好採用親餵,若有特殊狀況,則以手擠乳方式將乳汁擠出,「以手擠乳,令擔心沒有奶水的媽媽很快有成就感,只要正確規律的擠乳,看到一滴滴的乳汁流出,更相信自己有能力餵飽寶寶」。 (推薦文章:哺乳媽咪手擠奶&引奶陣教學

 

什麼時候可以使用吸乳器?

為何初期不宜使用吸奶器?孫良雯護理長解釋,吸乳器的喇叭罩有分尺寸,而每個人的乳型與尺寸不一樣,「就像買鞋一樣,即使尺碼對,還是有合腳與否的問題」,也就是說,所購買的機型未必適合自己,「建議媽媽不要急著在產前備好吸乳器,而是等到泌乳量穩定後,再挑選合適的吸乳器,不妨多試幾家以找到適合的尺寸」。避免因使用並不適用的尺寸,而造成退奶的結果。

另外,由於哺乳初期的乳腺尚未暢通,用吸奶器擠乳經常無法排空乳房,而且初期乳汁分泌必須靠寶寶吸吮的刺激,進行自然調節,機器無法代勞,刺激力道太大,容易造成乳腺炎;力道太小,則易退奶,「就功率而言,寶寶吸吮的力道>手擠乳>吸乳器」。但是當奶水通暢時,或可考慮使用吸奶器。

她表示,「使用時,乳汁排出順暢,使用中,乳頭、乳房不會疼痛;使用後,乳頭不會紅腫瘀青,就算合用」。如果實在挑不到合適的吸乳器,「就只能用手擠,提醒要經常換手,才不會讓手受傷」。


經過與寶寶磨合一段時間後,建立了供需平衡的奶量,哺乳媽媽可視狀況運用吸乳器,讓自己在更有效率的方式下移出奶水。由於寶寶是最佳吸乳器,因此,能模擬寶寶吸吮所設計的吸乳器,可說是最適切的選擇。Philips Avent 飛利浦新安怡親餵重現雙邊電動吸乳器設計出能主動按摩乳頭和乳暈的新一代按摩軟墊,提供像嬰兒吸吮一樣的節奏與速度、配合八種吸力選擇(四種促乳模式及四種吸乳模式),讓媽媽在舒適的狀態下,有效率地移出奶水。

 

更重要的是,飛利浦新安怡親餵重現雙邊電動吸乳器的運作,也是以親餵哺乳的方式提供均等的吸乳節奏,讓一邊乳房在吸乳的同時,另一邊的乳房能有時間休息,讓媽媽吸乳時,更加舒適、放鬆,快樂度過哺乳的每一刻!

 重點學習照顧寶寶大小事

寶寶出生後,所有大小事都需要媽媽的照顧,雖然當媽媽是天職,但這些事卻必須透過學習才能上手,孫良雯護理長說,「寶寶24小時在媽媽身邊,可讓媽媽實際看到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若不知該怎麼辦時,護理人員可隨時提供協助,也讓媽媽趁機學習正確的處理方式,回家後,就不會手忙腳亂而不知所措」。

她強調,「24小時親子同室可讓產婦意識到,有一個小生命需要媽媽花時間照顧」,因此,只要產婦主動提出需求,醫護人員會儘可能幫助,讓產婦很快適應媽媽的角色。

全球媽媽推薦品牌,更多Avent的選擇→https://reurl.cc/lVNLpq



繼續閱讀